十九世紀後半法國印象派畫家 (Manet, Monet, Renoir, Degas, Seurat etc.) 的作品之所以受到現代大眾的喜愛與肯定部分是由於這些人開創出有別于傳統的繪畫風格與技巧。

Monet 的作品屢次參加法國國家畫廊的評比都不被認同,但是他堅持自己清新的風格,不斷創作,最終不但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也為同時代的其他畫家奠定比較的基礎。一直到今天很多畫家的作品還是看得出受到印象派的影響,或者站在印象派的基礎上再向前進,這都應該算做印象派畫家的貢獻。

儘管印象派畫作的風格與技巧有別于傳統拘謹甚至接近僵化的作品,大體上而言它們仍然屬於寫實主義的範疇。也就是說,一般欣賞的人看得出來也大概瞭解畫家在表現什麼主題 (Degas 的芭蕾舞娘,Renoir 的 Dejeuner des Canotiers 固不待言, G. Seurat 風格獨特的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也是人物景色鮮明)。即使是後期的梵谷 (Vincent van Gogh) 以及深受梵谷所影響的野獸派 Henri Matisse 都還在寫實主義之中。野獸派的繪畫風格,是在色彩與空間的問題上做革新,亦即以有組織的色彩、彩度無立體感、無遠近變化、無透視原理的二度空間,取代傳統主要以素描、明度(明暗變化)的立體感、具遠近變化、具透視原理的三度空間。Matisse 1908 年的紅色和諧 La Harmonie Rouge 到 1946 年的 Interior in Yellow and Blue 多少都看得到寫實的成分。

只有到了所謂的立體派 (Cubist, 代表人物 Picasso)、 表現派 (expressionism, 代表人物包括創立 Blue Rider 的 W. Kandinsky, Paul Klee 以及 Edvard Munch)、超現實派 (Surrealist, 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 Miro, Dali) 等等新潮藝術表現方式才逐漸擺脫寫實主義的拘束,進入抽象的層次。這些色彩簡單、線條怪異、內容離奇的作品如非經過說明與詮釋,普通觀眾很難一眼就看出畫家在畫什麼。

我個人對抽象畫派的作品也多半不能理解,不過對於這種脫離寫實主義的背景與歷史條件倒有些臆測,提出來供諸位參考,也許有助於將來欣賞的樂趣。

二十世紀初反寫實畫派的出現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色就是經過印象派的洗禮以後,畫家在寫實主義的基礎上似乎有變不出戲法的感覺,因此開始傾向自己來定義藝術的感受。好比數學界在傳統的代數與幾何題目之下研究了兩千多年,已經很難有所突破,二十世紀的數學家於是嘗試創造新範疇,自己定義概念,然後從新的概念去建構數學的新世界 (George Cantor 就是其中之一)。

立體派嘗試將物件解體然後在畫布上重新組合在不同的角落。Picasso 的不朽傑作 Guernica 就是用這樣的結構抒發畫家對戰爭殘酷與生靈塗炭的情感,進而得到廣泛的認同。表現主義繪圖迥異于印象派微妙色調之描寫,而採用少數的強烈色彩對比效果。在構圖方面,於緊密形式中追求單純化,著重精神的表現,認為自然的外貌是次要的,畫家的抒情與自發才是終極目的。

從社會歷史的層面來看,二十世紀前半西歐同時出現社會、經濟與政治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殺戮,戰後共和政治的解體使得很多藝術家不相信理性主義。這種現象在西班牙尤其明顯,二十世紀前四十年間西班牙可以說時時處於動盪之中,1936 到 1939 年 Nationalist 與 Republic 之間的內戰更是將流血衝突與無謂犧牲帶到最高點。對於寫實與理性的反動不僅見諸于畫家,很多作家也有這種世界觀 (西班牙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Camilo Jose Cela 在他 1942 年出版的小說 The Family of Pascual Duarte 寫的就是胡亂謀殺的荒謬情節)。超寫實主義畫家強調現實沒有次序與邏輯,結果藝術家不再表現他看到的東西,而是要表現內心感覺到的情緒。在文學上不注重人物與情節,在畫作上同樣變成不重色彩與景物,轉而強調下意識甚至夢境的創作源頭。

對於我們不熟悉純粹的繪畫技巧與理論的人來說,脫離寫實主義的作品的確很難引起共鳴。不過藝術家並非來自真空,如果我們對歷史有更多的認識也許可以理解並比較同樣是刻畫戰爭,十九世紀畫家 Goya 的傳世之作 The Third of May, 1808 和 Picasso 的 Guernica 傳達給我們什麼樣不同的情感與訊息;米羅 (J. Miro) 與達利 (S. Dali) 又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留給我們象徵與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cj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