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不同的故事。你繼續追到出版社想弄個水落石出,結果在出版社拿到另一本書,就這樣一而再、經歷不同的遭遇。故事愈來愈神奇,最後你隨身攜帶禁書飛到某個國家,結果被警察逮捕關在牢房裡,你竟然答應執行間諜任務來交換你的自由,因為你以為可以假裝合作再脫身。 這樣萬花筒般的說故事方式顯現 Calvino 的天才,先要編織「你」連續不停換書的原因及結果,這部分本身就是獨立的一長串故事。其次每換一本書就是一個新題材,等於是要寫十段短篇小說,這十段短篇小說不但觸及不同的主題,連寫作體裁都有微妙的變化。例如,其中有一篇 On the carpet of leaves illuminated by the moon 仿照日本小說的風格來描寫男人的情慾,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學稍有涉獵很難表現得如此自然。
讀這本書不免有時而夢幻時而現實被催眠的感覺,故事的時空不斷變換,身為讀者的你已經有點應接不暇。這還不夠,作者又打破讀者與故事主人翁的界線把「你」放進書裡,於是你有兩種身分在兩個宇宙裡交織穿梭,這種立體讀書的經驗可能就像有一天你從觀眾席中被魔術師 David Copperfield 請上台把你變不見一樣既新奇又不可思議。
在環環相扣的故事中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個主題:一個是作者用各種方式來激發讀者對空間與時間的想像力,順便挑戰我們對表象或單純邏輯的認知與依賴。不需要嫻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需要理解三段論法,下面援引的兩段內容可以讓我們稍微感受作者的頭腦在撞擊什麼?
故事一開始 (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 敘述一個人原本奉命帶了一個手提箱搭乘火車到某某車站下車,有人會和他擦身而過順便交換他的手提箱。結果他晃了半天什麼事都沒發生,他心裡很焦急,很想讓時光倒流,回到從前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我生命的每一刻都累積了新的事件,每一個新事件又都帶來新的結果,因此我愈想回到那個原點,我就離它越遠....因此我必須小心計算每一個步驟,才能在不把事情弄得更複雜的情況之下消去最多不必要發生的事情 (p.15-6)。
第九章寫「你」到了一個分辨不出真假的地方,碰到一個身分不明連名字都隨時在變的女郎,她告訴你說:一旦作假的過程開始啟動,就煞不住車。我們國家所有能造假的都造假了。反革命份子和革命份子在假象中互相攻擊對方,結果沒人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警察模擬革命行動,反革命份子就假冒成警察(p. 212) 。後來,你又問這個女的到底是什麼身分,她說:我是臥底的,臥底在假革命份子 (false revolutionaries) 中間的真正革命份子。但是,為免被識破身分,我必須假裝成反革命份子臥底在真革命份子之中.... 我奉警察之命行事,但是我說的警察不是真的警察,因為我聽命於臥底在反革命份子臥底者中間的革命份子 (p. 214)。
另外一個貫穿全書的主題就是作者對於閱讀、寫作、出版、翻譯、瓢竊、禁書等等一切有關於書這個概念的剖析。藉著主角的追蹤、出版社老鳥的經驗、一個作家的日記、一對姊妹不同的讀書態度、負責控制思想的人, Calvino 從各種角度用明喻暗喻來啟發讀者:書的本質、書的魔力、書的真偽、作者奧妙的經驗 (p. 183)、讀者的閱讀習慣 (p. 146 )、寫書憑的是什麼條件 (p. 171)、電腦分析書的後果 (p.186-8)、每一本書都來自於另外的書、書的內容如何穿透政權、執行禁書政策的人看不懂書如何篩選(p. 217) 等等。這裡我們可以讀出時而幽默、時而嚴肅的Calvino 如何超越語言、地理的界線得到眾多愛書人的共鳴。
值得對照一提的是第八章作者藉由一個作家的日記來說明寫書的人如何看待他的作品,如何開展想像力、如何構思、如何鋪陳故事,可以說是他自己去蕪存菁的思考紀錄;接著在第十一章 Calvino轉而站在閱讀的立場描寫各種讀者的個性與相應的讀書習慣:有的一定要邊讀邊想別的東西;有的非全神貫注不可;有的喜歡一再重讀一本書,每次都得到新的體驗;有的覺得所有他讀的書要歸結到一本大書,所有後來的書都要和這本書產生連帶關係;最後「你」說:我喜歡每一本書分得清清楚楚,每一本都既新又不一樣。我特別喜歡一本書從頭讀到尾,但是現在一切都不對勁,我讀的書不是中斷就是不見了。對這樣的抱怨,Calvino 藉其中一個讀者的話寫出這本書的終結,留給意猶未盡的讀者玩味。
總之,這應該是一本作者殫精竭智要讓讀者拓寬視野、盡情想像的小說,如果我們一開始沒有這樣的感覺,惟一的解藥或許只有一讀再讀吧。
- May 12 Thu 2005 02:41
卡爾維諾:邀你一起表演的魔術作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