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短文仍然是翻譯自「朝日新聞」每週六出刊的 Be on Saturday 。原作者的名字是「穴吹史士」。有興趣的人請參考:http://be.asahi.com/20040911/W21/0001.html

兩位軍人、兩種命運

大家稱呼他「司馬」,既不知道他姓什麼,也不知道職銜。猜想是生前愛用的塗漆杯底部寫著「司馬」的緣故,就這樣紀錄下來。臨沂市銀雀山的墓主大概是紀元前130年左右前漢武帝時代的人。

陪葬品的竹簡清一色是兵法書的關係,此人應該是軍人沒錯。一層棺木,一層外牆圍繞,墓地相當素樸,推斷軍階應該不高。中國文物研究所的吳九龍先生 (63歲) 推論說:以當今的職稱而言,大概是連隊長。談不上司令官,只是提出戰術的參謀。儘管是軍人,卻看不到一件武器出土。陪葬的東西反而是水壺、枕頭、梳子,顯示此人的興趣相當廣泛。「晚年從軍旅退役回到家鄉,壽終正寢的樣子」。

兩千一百年後,安穩的狀態被打破。臨沂市衛生局地下倉庫擴建工程中間,突然挖出了他的棺木。吳先生回收工事現場散亂的竹簡,在中間發現大致完好的《孫子兵法》一書。墓地現在已經改建成「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博物館裏面單獨展示一個用瑪瑙做成的圖章。2 立方公分的圖章上面刻了一個「荘 」的名字。同一塊區的另一個出土棺木中只放了這一樣東西。臨沂博物館的李玉亭先生 (63歲) 說:「戰死遠方的緣故,遺體運不回來」。這個墓地和前一個墓地並列,對比出軍人不同的命運。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和銀雀山的這位司馬先生同屬一個世代。司馬遷同樣愛讀《孫子兵法》,《史記》中記有這麼一段故事:

吳王讀《孫子兵法》之後,想要試試作者孫武的能耐,命宮廷中的女性扮成兵士,加以訓練。這些女兵不聽從命令,只會輪流竊笑。幾次不從軍令之後,孫武祭出軍法要處罰帶隊的兩名宮女。吳王請孫武饒宮女一命,孫武回答說:「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就斬殺了兩名宮女。這下宮女部隊行動整齊,照表操課。

對照《孫子兵法》的內文,「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說是史記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軼事。但是,孫子晚年消聲匿跡,從歷史中消失。像疾風一樣突然現身,爾後又消失在黑夜的林間,孫子隱居何方?又為何音信全無?

思想與人生一致

進入太湖開始空氣中的溫度、濕度就節節上升,全身汗流浹背。一路上蟬鳴不斷。蘇州市郊穹窿山標高不過 342 公尺,已經是湖東最高,號稱「吳中第一峰」。

據說孫武從齊國輾轉來到穹窿山,為了謀生討口飯吃,就在山中開始撰寫兵書。六年前,此地蓋起草庵兼史料館,取名為「兵法誕生地孫武苑」。嚴格說起來,或許多少和史實有些出入。蘇州市孫武子研究會前會長管正先生 (71歲) 表示:「從現在山頂上還有軍方的雷達基地看來,從前的確是觀天下形勢的絕佳地點」。管先生歷任此區黨政首長要職,基於工作的體驗著有「孫子兵法與行政管理」一書。書的內容正如其名,闡述以「孫子兵法」應用在行政工作上的要領。該書 99 年出版以後得到中國「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二等獎暨獎金 800 元。

生意人萬用的經營寶典

將孫子兵法結合實務的手法,繼日本人之後,在中國也蔚為風潮。就像在日本一樣,商務經營的書籍一本接著一本出版。「商用孫子兵法」、「兵法炒股」、「兵法經營藝術」、「處世兵法」、「人生謀略兵法」。

管先生號召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十年前成立了「孫武子研究會」,最近想把孫子的技術導入企業經營。著眼于孫武思想的普及與觀光開發,肩負理論與實踐的兩面功能,穹窿山的草庵就這樣建起來了。蘇州的名勝,14 世紀的城門「盤門」的旁邊,近年建了一個龐大的「伍相祠」,和孫武的人氣不無關係。這裏祭祀的是經常和孫武相提並論的伍子胥。

後漢時代的史書記載,吳王會注意到山居中的孫武,進而閱讀「孫子兵法」,都是因為伍子胥的推薦。伍子胥從楚國亡命到吳國,他和孫武聯合起來戰勝了母國。攻陷楚國首都 (今湖北省荊州市附近) 之後,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將歷代楚王的墓挖開來鞭屍洩恨。 

伍子胥臨終的故事,史記記載得很詳細。他猛烈主張攻擊南方宿敵越國不被認可,吳王反疑子胥別有貳心,竟賜劍令自裁。臨死前他說::「可扶吾目懸之吳東門,以觀越兵之入吳也」。伍子胥生死皆猛烈,宛如「風林火山」拔除「林」與「山」一樣的風火人生。

然而他的盟友孫武晚年行蹤不明,歷史學者也解不開這個謎。

薪水族的人生路徑指南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孫子研究中心主任謝祥皓先生 (67歲) 最近出版了一本孫武傳記,應該會成為這個領域最權威的著作。排除所有不實內容的結果,這本十萬字的鉅著,觸及孫武本人生涯的內容還不到兩千字。「完全可以確信的只有紀元前 540 年前後孫武生於齊國,二十歲左右來到吳國」。文獻記載最晚只到西元前 505 年,當時應該只有三十多歲。勉強要填補此後的空白的話,捨孫武思想分析、再拼湊行動雛型之外別無他法。

「孫子兵法」以「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知己知彼,百戰不貽」,反覆陳述外交戰、情報戰的重要性高於實際的戰鬥。可想而知,與激情家伍子胥以及洞察力薄弱的吳王為伍的危險性,孫子早就了然於心。

在和這些人最終攤牌以前,孫子自己就躲起來了。這正是受「孫子兵法」最高段引導的後半生。忠於自己的思想,從歷史的舞臺中間全身而退安享天年,再沒有比這更完美的結局了。

一位是捨功名而安穩離世、一位是求功名而壯烈赴死。孫武和伍子胥的人生好似銀雀山埋葬的兩個軍人一樣有不同的際遇。

蘇州市孫武子研究會會員蘇州大學社會學院院長王衛平教授 (41歲) 說:「這可以說是體現了薪水族進退入出的兩種型式」。如果只把「孫子兵法」當做賺錢指南來讀的話,不是太可惜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cjjen 的頭像
    ycjjen

    銀河戲法

    ycj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